12岁做关门弟子,练就“天下第一刀”,陕西皮影50年手艺传给谁?
“张灯作戏调翻新,顾囊徘徊知逼真;环佩姗姗连步稳,帐前活见李夫人。”《海阳竹枝词》中描写的皮影戏演出的场景,现代人在陕西华县皮影戏里还能看得到,不能不说是件幸事。
辉煌属于过去
陕西地处黄土高原,历史上交通不便,信息闭塞,由此皮影表演艺术形式一度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在上个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,皮影戏曾是冬日农闲时农民的主要文化娱乐活动。
据中国皮影唯一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,在行业内被赞誉为“天下第一刀”的汪天稳回忆,在最辉煌时,华县皮影戏演出班子能够达到48家之多。提起过去在民间兴盛的皮影戏时,他眼里闪烁着光。
但今非昔比。代表了皮影制作的最高境界的陕西华县皮影,走到今天愈发步履维艰。
“天下第一刀”是这样练成的
汪天稳12岁被中国著名皮影雕刻大师李占文收为关门弟子,他师傅在陕西是唯一一个会做皮影的,在当地名气非常大,刻皮影时,讲究 “刻皮走刀”,光这一项,三个指头尖推着牛皮走,足足练了三年功。“我那时小,得站在凳子上练,当时手都练肿了。”后来,他终于完整继承和掌握了从制皮、雕镂、敷色和缀钉等全部24道工艺及“推皮走刀法”。
不同于驴皮影子,陕西皮影制作一般选用上好牛皮,正因为牛皮有一定厚度,一次只能雕刻一层,这就使得陕西皮影制作工艺较其他地方皮影更精细。汪天稳一般选用3到5年的上等青川牛皮进行雕刻,牛皮在刻制之前,还要经过刮薄、拉展、晾晒等工序处理。
推皮走刀是一种刀子扎着不动,靠推动皮子转动完成皮影雕刻的绝技。牛皮刻镂好后,采用黑、红、黄、蓝四种天然染料进行染色处理。汪天稳的皮影人物造型结构和制作工艺非常复杂,每一个人物都分为头、身、臂、臀、腿等部件,单独刻好后再用线把各部件组接起来,就形成完整的身段。最后完成的艺术形象刀工利落,人物夸张、生动,极具舞台视觉感。
手工皮影无可替代
“我1961年学刻皮影的,干了50多年了,一个月最多也就能刻7个皮影,这还是说不粗不细的皮影,连刻带染一手到头。”汪天稳说,现在能把皮影全套工序完整地做下来的人,太少了。
“时代变化得太快。”汪天稳说,电视、电影的兴起和传统曲艺的没落、现代手工业的没落对纯手工制做皮影的匠人来说,产生了莫大的冲击。
“目前,陕西地区真正从事皮影制作的人已经非常少了,一些人仅是把皮影制作当做爱好,有些传承人甚至脱离了这个行当。”分析原因,汪天稳认为,首先是传承的人少了,然后是文化的基础淡薄了,受众群体少了,而后是新文化的替代性太强了。“皮影现在面临着很不好的前景,皮影是为演出,为戏曲服务的,而现在戏都看的人都很少了。销路不多,所以学的人就不是那么多。”
手工皮影的温度感无可取代。近两年,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开始寻求大师手作,这或许是传统老手艺的一条新出路。但从整体上来讲,皮影等老手艺的传承仍然困难重重,汪天稳的徒弟也大多五六十岁了。随着老一代艺人逐渐老去,这门手艺还能否传承下去?汪天稳说起来有点焦虑:“年轻人都愿意学实用的东西,就算有的喜欢做皮影,真的让他当事业去做,就没人答应了。”
为了更贴近年轻人,汪天稳也对皮影做了不少创新。除了帝王将相、才子佳人的传统题材,在汪老师的作品中,我们也会看到不乏“喜羊羊”,“小猪佩奇”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。
作为中国濒临消失的传统民间艺术皮影戏而言,唯有更多人关注、喜爱,有更多人愿意塌下心来学习、传承这门手艺,老手艺才能活下去、走得远。
www.baidu0543.cn